政策型楼市”是中国房产市场最大的特征,没有之一。
从1998年商品房入市,就一直受调控政策的影响,政策一放松房价就暴涨,政策一收紧房价就下跌。
时间久了,很多人以为楼市有“中国特色”光环加持,政策可以操控一切,可以视经济规律于无物。
这些人眼里的“中国特色”,就像经济界的“板蓝根”,包治百病,有啥解释不通的,只需要一句“这是中国特色”。新一只想说,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也很“中国特色”。
在“中国特色”的蒙蔽之下,所以很多自媒体在研究楼市发展的时候,不去看各行业经济发展数据,不去看M2增速和汇率等基础宏观经济,而是一字一句的去研究各种经济会议,尤其是国家经济会议。
7月31日,开了一场重磅经济工作会议,不出意外的,这一天媒体圈又沸腾了,朋友圈被这次的会议解读刷屏,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会议解读格调空前一致。
“颤抖吧,房价终于要下跌”、“这一次定调,炒房客无处可逃”,而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因只是因为会议中把之前的“全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改成了“全面遏制房价上涨”。
仿佛去掉了两个字,中国的房产市场就会瞬间冰封,房价从此就会暴跌。
恕我愚钝,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字就可以决定中国房价从此走下神坛,甚至被打入地狱。还是你想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蝴蝶效应”?。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只能说一句“呵呵”,想问一下那些吹捧开个会就能解决房价难题的人,你们是不是西游记看多了,遇到大旱就祈求法师开坛设法去“求雨”。
幸运的是,中国还有一些严肃认真的明白人。
前段时间网上火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教授的毕业典礼演讲《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演讲》,另一篇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山西证券30周年上的演讲。
两位学者分别从中美经济博弈和改革开放入手,剖析楼市现状。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状态持担忧的态度,并分别从独特的视角和历史经济发展规律来审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楼市发展现状。最终判定,中国经济环境面临空前的危机和挑战。
而这个危机,远不是开个会就能解决的。
我在上一篇文章《央妈又放水,有生之年,必然经历一场崩盘!》中说过,央行拯救经济下滑的招数,只会放水这一条。
然而这条路,现在越走越窄。
2008-2009年第一轮放水,季度经济增速从6.4%最高反弹至12.2%
2011-2012年第二轮放水,季度经济增速从7.5%最高反弹至8.1%,反弹幅度大约是10%
而2014-2015年的第三轮放水,季度经济从6.7%最高反弹至6.9%,反弹幅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放水这条唯一的救赎之路,已然近乎失效。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放水放多了,连经济刺激都疲惫了。所以在经济愈发不景气的现在,又岂敢轻易放弃房地产。
记得之前我们家那边有一个官场故事,市长要求环保局长在一星期内全面整治城市的绿化及早餐小商贩的问题,环保局长说这太难了,不好弄。市长一怒之下说:换个环保局长就能做到。重压之下,环保局长真的把这件事给做到了。
但现在换成房价和经济难题,我想就是把下面的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建委换一个遍都不一定能解决,何况从江西推行个“火葬”制度都能闹的全国沸沸扬扬,你能信他们能把复杂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房产市场治理好?
假设现在有好的救市政策,地方能不能完全按照中央指导去执行都不敢确定,何况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救市政策。
而在此时中国经济内忧外患时刻一刀切的放弃房地产,无异于饮鸩止渴。国家又怎么会这样去做。毕竟还有40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要还呢。
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现在的经济难题并非只有40万亿的政策债务问题。
2008年,中国的M2((M2,广义货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总量仅为47亿元,到2017年末中国M2总量增长到168万亿,9年涨幅257%,年均增幅15.2%。
而这,还只是有迹可循的表内数据,那么表外的影子银行呢?
但是最令人奇怪的是,既然超发了那么多货币,那么应该人们应该更有钱,购买力更强才对。
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由于房地产的过度繁荣,严重压榨了居民消费能力,导致中国消费增速创历史新低,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集体罢工。
此时的中国经济就只剩下房地产一条路,如果说之前中国经济和房地产的关系是休戚与共,那么现在可就是相依为命了。
在这个时候,政府又怎么会全面抛弃房地产。
唯一能从此次会议中看到的是,政府对于房价调控的决心又大了一步,房子投资属性又减弱了一步。
但决心归决心,要想减弱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依赖,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就像棚改货币化政策改革一样,必须控制,但绝不会搞“一刀切”。
所以在未来,房价会依旧坚挺一阵子。因为比起购房者,有些人更不敢看到房价下跌。毕竟房价控制不住可能只是说说你政策执行不到位而已,或者再严重和你谈谈话,而砍掉房地产后若引发经济倒退,可就不只是说说而已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